項次 |
標題新聞 |
資訊來源 |
日期 |
1 |
旗下電芯品牌搶進AI鏈 |
摘錄經濟A4版 |
2024-11-23 |
台泥集團多角化布局有成,董事長張安平昨(22)日表示,AI誕生加速了電力的需求,明年台泥將加速全球能源布局。台泥證實,旗下電芯品牌Molicel已經成功打入AI供應鏈,自今年第4季開始正式出貨5kW的BBU(電池備援電力模組)電池給一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,目前也正與另外三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。
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在高雄小港的三元電池新產線良率已逾九成,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,其電芯品牌Molicel的合作夥伴Archer近日宣布獲得日本Soracle公司的5億美元電動飛機訂單;Molicel的大動力電池也自今年第4季開始出貨5kw的BBU電池,主要供應給一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,目前也正與另外三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。
不過,針對原訂在加拿大將打造的電芯廠,張安平證實計畫已喊停,主因同時間宣布在美加建超級電芯廠的公司已全部喊停,一個國家供應商不可能只靠單一公司撐起來。他進一步指出,台灣小港廠產能沒有完全用到效率之前,很難再到海外開新的廠。另外,針對2027年將再與台電續約的和平電廠,張安平也表示,和平電廠的燃煤機組將於2040年達到設計年限,屆時台泥和平電廠也會正式退場。
針對台灣的土地資產,程耀輝表示,台泥今年3月已成立台泥資產管理開發公司,目前聚焦於三大土地開發案,分別為台北信義土地開發案、新竹竹東土地開發案以及高雄鼓山土地開發案,其中台北信義土地開發案已向台北市政府提出建照申請,未來將由台泥集團自建及自營,不僅可成為台泥的新營運總部,也歡迎其他企業集團前往設立總部。
程耀輝指出,台泥全台土地總面積約42萬坪,土地資產帳面價值總計602億元,其中投資性不動產價值達124億元,總公告現值為235億元。
|
2 |
台南大學教授張家欽 需要政策性支持 |
摘錄經濟A5版 |
2024-05-02 |
「台灣也不是小學生,現在才開始做電芯量產這件事,」台南大學教授張家欽表
示,台灣多年前技術十分領先,曾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,只是後來有點中斷
了。
曾在能元科技服務,又到大學教書,張家欽在台灣電池芯界是少數兼具業界與學
界經驗的專家,目前也是「鋰電池產學聯盟」召集人,熟悉產學界現況。
在2000年前,台灣電芯產業發展正起步,1997年興能高科技成立,是台灣第一個
鋰電池量產能力的廠商,當時專攻小型電池產能,一度是藍牙耳機電池一線供應
大廠,產能居前十大。1998年能元科技成立,2000年更出手以19億元併購加拿大
的Moli電池廠,一度是全球第三大鋰電池品牌,跟興能高及後來結束營業的台灣
超能源都是最早的開路先鋒。
台灣早期在上游材料也蓬勃發展,立凱電能科技2005年成立,2010年躍居成為全
球正極材料龍頭,長春石化是負極材料電解銅箔龍頭,雖然台灣電池芯技術一度
僅次於日本,居世界第二,業界不諱言指出,因內需市場太小,缺乏政策支持,
最後不少廠商發展受挫,導致人才出走。
「電池產業是高資本、高技術但低利潤的事業」,張家欽指出,這正是產業的致
命傷,台灣缺乏天然鎳鈷錳等原礦,所有材料要運輸到台灣,成本提高導致競爭
力下降,又要面對各國政府將電芯列為戰略產業加以扶持。
後來正逢中國大陸有意發展電芯產業追趕技術,不少人才就流入大陸,中國大陸
電池芯產業的崛起,台灣產業人才的協助也可說曾是一股推力。
|
3 |
開創新商業模式 能元1%策略走出新路 |
摘錄經濟A5版 |
2024-05-02 |
台泥、台塑、鴻海電芯廠今年大舉投產,格斯與日本客戶合作,有量攜手泰國
企業;看台灣隊各擁利基,在競爭中拚出機會。
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Molicel鎖定服務全球1%頂尖品牌客戶,走出一條全新
道路,總經理薛人禎表示,高科技製造讓電池芯業量變跟質變,此時加入意味
有參與改變世界、迎接下一個十年高成長機會。
兩大特性 吸引超跑採用
能元科技不僅是台灣第一波投入鋰電池的先行者,也是台灣第一家投資並具
GWh等級電池芯廠量產經驗者,目前專注大動力(高能量)電池研發生產,由
於電池高功率及快充放電特性,獲得美國Archer、英國VA等eVTOL電動垂直起
降飛行器業者合作,產品更放入頂級超跑及大型貨卡車上奔馳。
能元知名的「1%策略」,指鎖定全球1%頂級品牌客戶,而非衝規模經濟,讓
能元科技走出一條全新商業模式之路。
「這是全新的商業!台灣沒有人做這個,我們一路發展往前走,這不是簡單的
事情,說實話,做水泥的來做這個事情,辛苦嗎?要不要做?我個人來講實在
是有點累,可是台灣在能源轉型上缺席,好像有點不大對。」能元董事長張安
平說。
能元專注生產高能量密度21700原型電池芯,電池同業私下透露,曾拿過能元的
電池模組去測,效能是頂級水準,也因產品質量保證,薛人禎透露,歐美幾乎
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國家,能元都有客戶。
每顆電池 都能幫助減碳
「有一個客戶是做十輪的大卡車,過去動力是燃油,現在放我們的電池,小小
的就能拖得動20~30噸貨物。」薛人禎表示,航空業過往也是一個完全沒機會減
碳的領域,因為只有燃油可以把機體頂得上去往上飛,現在已經看到從150公里
到500公里載人的電動飛機,這兩年就要飛起來,能元希望所做的每一顆電池都
能夠幫助客人減碳。
透過提供高能量電池,能元跟這些跨國頂尖品牌合作開發次世代交通工具,這
種能改變未來世界的機會跟舞台,也成為吸引許多年輕世代工程師與科學家加
入能元的動機。
能元除南科廠外,最新的高雄廠第一條產線已在2023年12月全能量產,每月產
出數百萬顆電芯,然而客戶還持續追更多量,第二條產線也已經在裝機,隨加
拿大廠2024年動工,能元在加拿大也有一個百人以上的實驗室,目前能元台灣
跟加拿大的團隊交流也日趨頻繁。
在未來加拿大廠量產後,能元總產能將達6.1GWh,仍將貫徹服務1%頂級客戶
策略,「我們相信現在的1%是五年後的30~40%。」薛人禎指出,能元專注服
務滿足這群最頂尖的客戶,而不是在此時衝規模量,是根據經驗,市場充斥不
可預測性,因此選擇先發展質而非量的規模。
無論是量產進度還是回收技術發展,能元持續走在台灣電芯產業第一線,能元
科技所創造的獨特商業模式正幫台灣電池芯產業點亮新方向,而同業難以複
製。
|
4 |
能元、格斯、輝能,台塑新智能、鴻海等跟時間賽跑,要滿足快速成長的需求… 放眼長期主導權 電芯產業要逆風起飛 |
摘錄經濟A4版 |
2024-05-02 |
看好能源轉型發展前景,台灣有五座超級電芯廠今年將量產,產業鏈開始動起
來…
台塑集團的超級電池芯工廠(1GWh規模等級以上)位於彰濱工業區6.1公頃土
地上,有如旱地拔蔥,不到一年就從一片荒地快速蓋出5GWh台灣最大電池芯
基地;鴻海則是從0到1,一年半造出第一條自有電池試產線,他們在跟時間賽
跑,要在最快時間投產,追上快速成長的需求。
1GWh對台廠的意義是什麼?根據廠商估算,相當於1.2萬台特斯拉電動車的電
池需求,《經濟日報》盤點2024年台灣將有五座超級電芯廠量產,業界不約而
同動起來。
規模最大的台泥集團旗下能元科技高雄廠正全面量產,鴻海位於頭份的神祕電
池研發中心,超過20名碩博士帶著團隊穿梭產線中,為高雄廠第4季量產待命,
台塑新智能內部設下7月1日第一顆自製電池產出的絕對命令。
不少在十年前奔赴中國大陸的電池產業老將,更傳出近兩年紛紛返台加入台灣
電池芯量產行伍,台灣熱鬧滾滾正處於電池芯產業的上坡。
「這不是壞事,對我們來講剛好,這些人在大陸用他們(陸企)的錢練了一身
功夫,剩下就是我們台灣怎麼配套,把人才跟能量好好展現。」台南大學綠色
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張家欽說。
這群人身懷在中國大陸積累的實戰經驗,碰上台灣今年下半年將有五座GWh超
級電芯廠放量投產,台灣的鋰芯復興大業正要捲土重來。
但台灣電池芯隊伍高亢前行時,產業正發生變化,中國電芯產業在十年間快速
崛起,囊括全球八成以上供應量,2023年因汽車產業需求不如預期,陸企擴廠
過速,電池芯供過於求價格崩跌。
台灣此時投入這個高資本密集的電芯產業,今年預估台灣電芯總產能超過
5GWh,推算到2027年總產能達12~13GWh,占全球總產量3300GWh規模不到
0.3%,台灣企業打的是什麼算盤?
能源轉型 關鍵角色
「未來世界的經濟體系裡面,很大一塊是能源轉型,能源轉型不可能沒有電
池,台灣工業可以不參與能源轉型嗎?」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談到決心發展電芯
產業時,慷慨激動地強調電池芯的重要性。
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從產業的角度來看,「電池芯只要沒有自有產線,電
網或電動車拿不到電芯,競爭力就會變弱,未來會變成台灣重要的國安問題,
美國也發現這個風險」。
除了台泥、輝能,即將加入量產行列的超級電芯廠還有鴻海、台塑、格斯。有
量則是到泰國設廠,評估也要在台灣設1GWh產能。
當台灣電芯廠大量產,國際局勢也正丕變,中國電池原料碳酸鋰價格從高峰直
線崩盤,2022年高峰碳酸鋰每噸價格人民幣60萬元,到2024年初已經跌破人民
幣9.5萬元,價格在一年半內是腰斬再腰斬,然後再打六折。
過剩的產能跟快速崩落的價格,中國目前已有至少70家中小型電芯廠倒閉。大
陸電池芯市場洗牌,上游材料價格也因庫存過高走跌,「碳酸鋰價格降低,對
台灣電池芯業者而言並不是好事。」Infolink儲能助理分析師陳禹碩表示,原因
在這兩年陸企已經完成更上游的原物料布局,而台廠仍仰賴進口,在成本上,
先天有一段差距。
產能大開 布局未來
台廠此時新產能大量開出, 會不會擔心時機不佳?劉慧啟坦然表示,台塑產業
規劃時看的是長期趨勢,台灣布局新能源的路不能搖擺,「不論大陸電芯廠洗
不洗牌,未來全世界都會朝全年3,000GWh的需求量走,台灣絕對不可以缺
席」。
「大陸在大洗牌,但不影響我們(能元科技),他們(電池價格)腰斬,我們
只下滑10~15%」,台泥企業團做的是高密度鋰三元電池,走不一樣的道路,
張安平信心滿滿表示,能元跟客戶是保證長期供貨合作關係,做的是台灣沒有
做過的新商業模式。
儘管電池產能現階段供過於求,產業吹逆風,但是,台灣電池芯業者今年正全
力拚量產,認為這只是短期效應,放眼五到十年產業趨勢樂觀,並不放慢擴廠
腳步,即便台廠在全球電芯版圖中只有0.3%的存在,以小搏大,以最佳技術產
能配比取回供應主導權。
|
5 |
綠能布局 進入收割期 |
摘錄經濟A5版 |
2024-02-29 |
台泥綠能布局有成,今年起將收割。台泥昨(28)日表示,高雄小港打造的高階三元鋰電池廠,目前已經正式量產;國內外打造的儲能案場也陸續建成,將開始有穩定的業績表現。
台泥子公司台灣通運旗下純電動貨車,更已成功打入台積電綠色運輸鏈,未來台灣通運將進一步擴大純電動貨車規模,今年也將推出其他商用電動運具,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方案。
台泥表示,董事長張安平自2018年上任以來,近六年時間帶領整個台泥企業團展開低碳轉型,投入儲能、綠能及三元鋰電池等新產業,目前已經在全球13個國家擁有11種產業,成為名符其實的跨國公司。
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在小港打造的「超級電池廠」自去年底前已正式量產,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,鎖定電動飛行器(eVTOL)、電動超跑、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,年產約2.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。而台泥儲能建置全台最大的100MW E-dReg儲能系統,也已在去年下半年完工並全數併入電網;台泥歐洲子公司NHOA Energy在全球建置的儲能事業也正在多個國家開展業務。
|
6 |
低碳轉型 台泥、亞泥獲利回暖 |
摘錄工商B6版 |
2023-12-04 |
迎接2050淨零碳排目標,國內兩大水泥廠台泥(1101)、亞泥(1 102)均持續推動低碳水泥,台泥推出全台最低碳混凝土和高強度防 火儲能櫃,可協助建築與工程減碳15~20%,並擁有相關專利等優勢 。亞泥今年2項低碳水泥產品逐漸增產,法人預估2025年達到25%~ 30%,可改善產品組合與獲利能力。
台泥推出的高強度防火儲能櫃,除了具防火耐燃等特性,也減少2 成碳排量,公司也斥資266億元增加歐洲水泥廠持股,預計於2024年 第一季結束前完成交易程序,此後生產的水泥排碳量能減少至傳統水 泥的三分之一,有助台泥達成2030年的減碳目標。
基於歐盟電池法於今年8月上路,聚焦電池碳排,未來只有環保低 碳電池才能 進入歐盟,台泥投資新台幣255億打造加拿大最大的高性 能三元鋰電池電芯,宣布子公司能元科技(Molicel)將在加拿大溫 哥華投資,預計2024年下半年啟用,有利未來台泥產品銷售。
儘管中國水泥需求不振,亞泥在台灣水泥市場穩定支撐下,繳出前 3季獲利數字大幅領先同業的好成績,累計EPS為2.88元,優於台泥的 0.82元。亞泥表示,亞東預拌業績大幅成長、以及轉投資遠傳產生金 融評價利益,為撐住獲利的主因。
亞泥陸續推出墁砌水泥與石灰石水泥,已通過台灣認證並開始小量 銷售,主要降低熟料使用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墁砌水泥可降低16% 溫室氣體排放,石灰石水泥可降低13%溫室氣體排放。
|